无线监控设备由于其传输的特性,一般情况下都安装在室外比较高的位置,所以在防雷安全上要非常注意。
以下是一些防雷的安全知识。
雷电分为直击雷、静电感应雷,电磁感应雷和球雷。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雷电冲击过电压很高的特点。
雷制造成:设施或设备的毁坏,大规模酬,火灾或爆炸,还可能直接伤及人畜。 各类防雷建筑物,特别是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和易受雷击的建筑物;凡可能遭受雷击,且一旦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如装卸油台、露天油罐、露天贮气罐等);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均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火灾和爆炸危险性较大的建筑物应采取感应雷防护措施。变配电室和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应采取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室内的措施。
1.防雷措施
根据不同保护对象,对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侵入波均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直击雷保护措施:避雷针用来保护工业与民用高层建筑以及发电厂、变压所的屋外配电装置、输电线路个别区段、在雷电先导电路向地面延伸过程中,由于受到避雷针畸变电路的影响,会逐渐转向并击中避雷针,从而避免了雷电先导向被保护设备,击毁被保护设备和建筑的可能性。由此可见,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它将雷电引向自己,从而保护其它设备免遭雷击
避雷线:避雷线也叫架空地线,它是沿线路架设在杆塔顶端,并具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导线,避雷线是输电线路的主要防雷保护措施。
避雷带、避雷网:在建筑物上沿屋角、屋脊、檐 角和屋檐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的金属网格,主要用于保护高大的民用建筑。
雷电感应的防护措施:雷电感应也能产生很高的冲击电压,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为防止雷电感应产生的高压,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予以接地。为防平行管道感应,应按一定间距用金属线跨接。管道与金属设备或金属结构之间距离小于100毫米时,也应用金属线跨接。此外,管道接头、弯头等接触不可靠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雷电侵入波的防护措施:雷电侵入波造成的雷害事故很多,特别在电气系统,这种事
故占雷害事故的70%以上,主要措施有:阀型避雷器,保护间隙法,管型避雷器。
2.防雷装置的检查与管理 防雷技术措施的安全设计与验算 进行防雷安全设计,要有系统观。进行安全检查时,首先注意的是遭受雷击区域的设备、设施等如何采取防雷措施;现有的防雷技术措施是否满足了安全要求或者是被保护对象是否全部在其保护范围内;对现有的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重新核算,验证其是否能适应己经变化和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只有正确地设计、验算和合理地布置、安装防雷装置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是一个空间区域,包括保护半径和保护高度两个方面。在保护空间范围应避免或极少遭受雷击,不仅能防雷直击,还应能防雷侧击,防雷击波侵入,防雷反击、防地电位升高等。除最初的安全设计之外,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应进行动态安全检查与验算,保证保护范围的有效性。 检查防雷装置的完好性 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过电压保护器(含消雷装置)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称。防雷装置经过安全设计后,还应定期检查其完好性,以保证其工作的有效性。
①:接闪器: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且应镀锌或涂漆。针长1m以下的,圆钢为φ16mm,钢管为φ25mm。烟囱顶上针,圆钢为φ20mm,铜管为φ40mm。 避雷网和避雷带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圆钢直径不小于8mm,避雷扁钢截面积不小于48㎡,厚度不小于4mm。避雷线一般采用不小于35㎡镀锌钢绞线。 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用其他防腐措施。
②引下线:引下线是指连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引下线应沿建筑物、构筑物外墙敷设,并经最短路径接地。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等可用引下线,但其所有部件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③接地装置:避雷针(带)与引下线的接地装置连接应采用焊接。整体防雷装置应保证完好 的电气通路,包括跨接线和过度伸缩缝的处理等,连接要可靠。移动塔吊、龙门吊、高度在15m以上应通过电轨双向Ω型焊接接地。金属构架,金属烟囱应利用主体设备防雷接地。
④独立避雷针:独立避雷针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以加强雷电流散流作用和降低对地电压,且与其它接地网、金属物体间的距离不应小平3m。 严禁在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筑物上架设通讯线、广播线或低压线。利用照明灯塔作独立避雷针支柱时,照明电源线必须采用铅皮电缆或穿铁管,并将其埋入地下15m以上。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方可与配电装置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线、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独立避雷针不应设立在有人员通行的地方。
⑤雷反击、侧击及跨步电压的防护措施:防雷装置承受雷击时,其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都会呈现很高的冲击电压,感应电荷,引起火灾或爆炸,也有可能引起人身事故(跨步电压,接触电压触电),有时高层建筑物、构筑物有可能被雷电从侧向击中等均应考虑其防护措施。 金属物或线路与防雷装置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5m。如果距离不满足要求,则应把它们直接连接成等电位体或者与避雷器连接。 对于有防爆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钢质气罐(壁厚不小于4m)内外的金属物品,管道、线槽应连接成等电位并接地。
⑥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可采取在进户处装设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或将其金属护物埋地长度不小于15m等办法。所有防雷装置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沥青地面(50~80mm厚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并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安全色标作警示。
(2)加强防雷装置的检测检查
防雷装置应与电力设备一样,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检测,以保持其良好的保护性能。
定期检测:对接地装置、阀型避雷器等每年应在雷雨季节前检测,并有专业检测报告和数据。防雷接地电阻值一般要求不超过lOΩ,特殊情况应符合安全设计规范要求,允许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时,应满足其中最低值的要求。
经常性检测:对各种防雷装置应按规范标准要求检查整体和器件情况,例如,连接点有无裂纹,引下线上有无闪络或烧损痕迹,腐蚀锈蚀以及与相邻异体的安全距离情况等。
有关检测数据、检查结果资料或报告,应完整建档。
静电事故预防管理
接触分离起电是最常见的静电起电方式。高分子材料和高电阻率材料容易带有危险的静电。固体物料的大面积摩擦、高强度的接触一分离,粉体物料的过滤、筛分、输送、搅拌和干燥,液体物料的过滤、高速输送。喷射和冲刷,气体和蒸汽的高速喷射等工艺过程都能产生强烈静电。
静电具有电压高、泄漏慢、多种放电形式等特点。在石油、化工、粉未加工、橡胶、塑料等行业,必须充分注意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静电还可能使人遭到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在电子行业,如没有有效的防静电措施,集成元件可能遭到击穿。
因此,安全管理中应加强对静电的预防。防止静电危害一方面要控制静电的产生,另一方面要防止静电的积累,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1)工艺控制法:
①保持传动皮带的正常拉力,防止打滑;
②以齿轮传动代替皮带传动,减少磨擦;
③灌注液体的管道伸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④降低气体、液体或粉尘物质的流速。
(2)自然泄漏法:
①易于产生静电的机械零件尽可能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必须使用橡胶、塑料和化纤时,可在加工工艺或配方中适当改变其成分,例如掺入导电添加剂,如炭黑、金属粉末、导电杂质等,从而制成导电的橡胶、塑料和化纤。
②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物质表面吸湿后,导电性增加,加速静电自然泄漏。一般情况下,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即可防止静电的大量积累。该法仅适用于表面易于吸湿的物质。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喷涂金属粉末或导电漆,形成导电薄膜。
③对于表面不易吸湿的化纤和塑料物质,可以采用各种抗静电剂,其主要成分是以油脂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能赋予物质表面以吸湿性(亲水性)和电离性,从而增强导电性能,提高静电自然泄漏的效果。
(3)静电中和法:
①由于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能产生不同的带电效果,因此,可适当选择产生静电的机械零件,使摩擦产生的正负电荷在生产过程中自行中和,破坏静电积累的条件。
②在印刷过程中,湿度不宜过大,可以装设消电器,产生异性电荷以电晕放电方式中和静电。③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不需要电源的情况下,放射α、β粒子,使空气电离,中和静电,这种方法稳定性好,效率高,在易燃、易爆的条件下也比较安全。
(4)防静电接地法:是防止静电积累,消除静电危害的简单易行而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凡加工、运输和贮存各种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和粉尘的设备及一切可能产生静电的机件、设备和装置,都必须可靠接地。
①同一场所两个及两个以上产生静电的机件、设备和装置,除分别接地外,相互间还应作金属均压连接、以防止相互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放电。灌注液体的金属管口与金属容器,必须经金属可靠连接并接地,否则不能工作。
②皮带轮、滚筒等金属旋转体,除机座可靠接地外,在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还应采用导电的二承润滑油或将金属旋转体通过滑环、碳刷接地。
③油罐车上应装设金属链条,金属链条与车身连接牢固并垂挂于地面,油罐车行驶当中产生的电荷可经链条泄入大地。
④在具有爆炸危险和其它重要场所的建筑物,其地板应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用导电泪凝土或导电橡胶等做地板。此外,地板还应接地。 防静电接地的方法仅适用于导体,其接地装置可与电力设备的工作、保护和重复接地装置共用。 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值在100欧以下即可满足要求。 除了以上各种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以外,工作人员在静电危险场所可以穿抗静电的工作服和工作靴,以防护静电对人体的危害。